close

20140723001.jpg  

 

  《從前我死去的家》於1994年出版,是東野圭吾嘗試跳脫傳統推推小說框架的作品之一。雖然東野先生早期的作品較多本格推理(或新本格),如《畢業——雪月花殺人事件》、《迴廊庭殺人事件》等等,但一直以來,他都嘗試在創作中加入新元素,寫出好些帶有實驗性質的作品。《從前我死去的家》便是早期實驗作品中比較成功的一部。

 

  故事講述倉橋沙也加從小就覺得自己的記憶被挖去了一角,她完全沒有小時候的記憶,雖然父親說那是因為她發過一次燒導致的,可是,她怎麼都沒有辦法接受這個解釋。一天,沙也加整理父親的遺物時,發現了一把陳舊的黃銅鎖匙,明明這不是家裡的鎖匙,但她卻覺得異常的熟悉。直覺告訴她,這是解開一切謎團的鎖匙,可是,對於找回過去的回憶,沙也加心裡卻是忐忑不安的,於是她決定找她的前男友,與她一起找尋父親生前經常偷偷去的那棟別墅……

 

  誠如引言所言,這是一部試驗成功的小說。雖然故事牽涉的時間很長(從沙也加失去記憶前開始),而故事的內容亦很複雜(充滿謎團與不安,結局亦非常出人意表),但故事的主要場景卻非常簡單——那棟父親生前常獨自前往的、神秘荒涼的別墅。故事因沙也加喪失的記憶而展開,為了填補這一片空白,男女主角戰戰兢兢的進入了那神秘荒涼的別墅。二人根據那本殘缺的日記、房間裡的擺設,抽絲剝繭,逐漸找回沙也加小時候的記憶,也明白到小時候的遭遇,如何影響了沙也加現在的性格。就形式來說,一部推理小說應該由「案件」、「偵探」、「推理」所組成,但《從前我死去的家》中沒有屍體、沒有偵探、沒有犯人,因此,部份比較傳統的評論家認為這部小說平淡無奇,甚至質疑它是否一部推理小說。

 

  作為普通的讀者,一般不太會把小說分得那麼清楚(這是文學評論家的工作吧),如果僅就故事的氣氛、情節設計等方面評論,我認為這部作品真的非常成功。在男女主角尚未前往別墅前,東野先生已巧妙地將失去的記憶、陳舊的鎖匙、荒涼的別墅、女主角對親生女兒那份莫名的嫌惡這些元素滲入作品之中,讓故事一開始就瀰漫著讓人不安的氣氛。二人來到那神秘荒涼的別墅後,看到別墅裡滿積灰塵的家具,還有那陳舊詭異的娃娃、鋼琴、泛黃的日記,不禁讓人產生了別墅內的時間一直定格在幾十年前的某一天的錯覺。隨著故事的推展,酗酒、虐待、略型教育等等的內容逐漸出現,加上故事是以第一人稱來敘寫,所以讀者能深刻的感受男女主角的那份不安、恐懼。雖然小說中完全沒有描寫殘酷的場面,但東野先生透過這些伏筆,讓讀者感受到一股無法言喻的窒息感,也讓人隱隱感受到,沙也加一直以來追尋的真相,將會是非常殘酷的。

 

  故事最後,沙也加了解了自己那不堪回首的過去,也明白為何她沒有辦法去愛她的親生女兒;同時,男主角也明白為何沙也加會找他而不是自己的丈夫陪她找尋真相——因為他們二人都是在沒有愛的童年中渡過,對他們而言,彼此在童年時都已經「死」過一次了。不過在長大的過程中,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,所以他們都「不願意再見到自己靜靜躺在那裡的屍體,所以假裝沒有發現罷了。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,出生在充滿愛與包容的家庭之中,不過,只有以勇敢的態度去面對過去的不幸,才能擺脫過往的陰霾,認清自己真正所需。

arrow
arrow

    qingk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